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父亲的财富

来源:财富时代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11: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5年王刚竑家的全家福 八十多岁的父亲,常常说自己没什么文化,没什么本事,一生都老老实实地过来了,能做到的也就是把我们兄妹养大,没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我们兄妹都

2015年王刚竑家的全家福

八十多岁的父亲,常常说自己没什么文化,没什么本事,一生都老老实实地过来了,能做到的也就是把我们兄妹养大,没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我们兄妹都觉得,普普通通的父亲早就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牛皮纸上的字

1954年,只上过一年学的父亲,和两个同乡来到景谷县城当搬运工。从老家一起出来的三个人,其中一人干了几天受不了苦就回了老家,后来父亲和另一个被西双版纳州勐海茶厂(今天的大益茶厂)招进当了工人。和他一起的那个同乡干了没多久就因为个人原因被开除了,留下来的父亲1958年则从勐海坝子调到勐腊山区支援普洱茶的发展,从搬运工到购销员,再到收购站站长,做了35年,一直干到退休。

因为之前读书少,父亲进入茶厂后就想尽办法学习。那个年代,要找到学习用的纸张都是件难事。父亲自己想办法,每天工人下班后,他就趴在麻包上用包装茶叶丢掉的牛皮纸和笋衣自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就这样练字、学习。

我读书时,父亲常给我写信,我也常反反复复翻看父亲的信。信上的字笔走龙蛇、遒劲有力,很是漂亮。除了几个简笔字外,很少有错别字。文字表达流畅、逻辑清晰,根本不像是只读过一年书的人所写的。

1966年王刚竑的父母亲与大哥、二哥

王刚竑的父母兄妹

我们长大后,父亲曾和我们聊起同村一块到茶厂的两位老乡,他说后来这两人的情况都不大好,人到中年就早逝了。借此,父亲告诫我们,做人要踏踏实实。人的一生走过来特别不容易,走好每一步路特别重要。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得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有限的条件中奋发努力。

曼庄村的“王同志”

我出生在勐腊县曼庄村,母亲参加队里合作社的劳动,父亲则是如今蛮砖茶山购销点的负责人。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村里村外,大大小小的人,都称呼父亲为“王同志”。我那时小,不明白这个称呼的含义,直到多年后,我才懂得那时能在村里被称为“同志”的人,都是大家伙儿敬佩的人。

据村里的一些老人说,在困难时期,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父亲都尽量照顾那些困难的乡亲。直到今天,父亲还经常接到村里老人们的电话,有时是和父亲聊聊家常、叙叙旧;有时也邀请父亲,回去看一看,见见他们这些老朋友。

而我,也成了父亲好口碑的受益者。我下乡时,上了年纪的人一知道我是父亲的儿子,都对我很热情。碰上年纪小一些的,提“王同志”三个字,也说知道嘞,从父辈口中听过,一下子,聊天的氛围都能亲切不少。

父亲对外友善,对内则很严格,是个典型的公私分明之人。

我六岁那年的雨季,曾和大我一岁的哥哥跟随寨子里的大人们上山捡木耳。一个雨季下来,采摘了五六斤干木耳。哥哥和我觉得辛苦了但成果不大,收入和付出不对等,心里觉得委屈。我俩找父亲商量,请父亲给增加一些重量,还找了个“好”借口:“反正日常收购也是有损耗的,加一些也看不出来。”

这个想法刚说出来,父亲脸色就变了。他先说自己理解我兄弟二人的想法,小小年纪满山捡木耳,他也心疼。但不能忘了初衷,本来是想让我们体验下劳动,不能变成为谋利造假,做人要诚实。

如果说,这事我当时还能接受,那么后来发生的两件事则让我困扰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七岁时,父亲调到当时刚组建的象明公社(今勐海县象明乡)外贸站任站长,主要负责今天普洱茶五大茶山茶叶的收购工作。外贸站刚组建时什么都没有,连建房子的木料,都得父亲这个站长自己到深山里砍。今天的人大多都想不明白,认为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但那个时代的人,很不一样。像我父亲,他就把单位当做自己家。

等父亲砍好了木料,得找人扛回去。为了贴补家用,父亲让母亲和其他人一起去。可最后结账时,父亲并没有算自己砍木料的工,给母亲的费用和其他人一样,没多给一分钱。

另一件事,发生在一次假期中。我和哥哥一起去包装茶叶挣点零花钱,那时包装茶叶是把茶叶放进麻袋再塞紧封好口后外运。我和哥哥个子矮,差不多才有麻袋高,我们一个人塞、一个人把茶叶撮进去,费时又费力。一天下来,脸弄得黑漆漆的,鼻孔都是茶末,还包装不了十袋。

父亲在收购闲暇时,也会来包装。但他总是单独包装,不给我俩帮忙,也不给我俩多算。更让我们觉得不可理喻的是,他包装茶叶不计件,算在他的工作内。

文章来源:《财富时代》 网址: http://www.cfsdzzs.cn/qikandaodu/2020/1228/1021.html



上一篇:性别与阶级不平等的共因 ——《卖花女》和《
下一篇:论英国维多利亚小说中的阶级与财富

财富时代投稿 | 财富时代编辑部| 财富时代版面费 | 财富时代论文发表 | 财富时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财富时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