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富时代》刊物宗旨[05/28]
- · 《财富时代》征稿要求[05/28]
- · 《财富时代》投稿方式[05/28]
- · 《财富时代》收稿方向[05/28]
- · 《财富时代》数据库收录[05/28]
父亲的财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15年王刚竑家的全家福 八十多岁的父亲,常常说自己没什么文化,没什么本事,一生都老老实实地过来了,能做到的也就是把我们兄妹养大,没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我们兄妹都
2015年王刚竑家的全家福
八十多岁的父亲,常常说自己没什么文化,没什么本事,一生都老老实实地过来了,能做到的也就是把我们兄妹养大,没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我们兄妹都觉得,普普通通的父亲早就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牛皮纸上的字
1954年,只上过一年学的父亲,和两个同乡来到景谷县城当搬运工。从老家一起出来的三个人,其中一人干了几天受不了苦就回了老家,后来父亲和另一个被西双版纳州勐海茶厂(今天的大益茶厂)招进当了工人。和他一起的那个同乡干了没多久就因为个人原因被开除了,留下来的父亲1958年则从勐海坝子调到勐腊山区支援普洱茶的发展,从搬运工到购销员,再到收购站站长,做了35年,一直干到退休。
因为之前读书少,父亲进入茶厂后就想尽办法学习。那个年代,要找到学习用的纸张都是件难事。父亲自己想办法,每天工人下班后,他就趴在麻包上用包装茶叶丢掉的牛皮纸和笋衣自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就这样练字、学习。
我读书时,父亲常给我写信,我也常反反复复翻看父亲的信。信上的字笔走龙蛇、遒劲有力,很是漂亮。除了几个简笔字外,很少有错别字。文字表达流畅、逻辑清晰,根本不像是只读过一年书的人所写的。
1966年王刚竑的父母亲与大哥、二哥
王刚竑的父母兄妹
我们长大后,父亲曾和我们聊起同村一块到茶厂的两位老乡,他说后来这两人的情况都不大好,人到中年就早逝了。借此,父亲告诫我们,做人要踏踏实实。人的一生走过来特别不容易,走好每一步路特别重要。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得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有限的条件中奋发努力。
曼庄村的“王同志”
我出生在勐腊县曼庄村,母亲参加队里合作社的劳动,父亲则是如今蛮砖茶山购销点的负责人。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村里村外,大大小小的人,都称呼父亲为“王同志”。我那时小,不明白这个称呼的含义,直到多年后,我才懂得那时能在村里被称为“同志”的人,都是大家伙儿敬佩的人。
据村里的一些老人说,在困难时期,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父亲都尽量照顾那些困难的乡亲。直到今天,父亲还经常接到村里老人们的电话,有时是和父亲聊聊家常、叙叙旧;有时也邀请父亲,回去看一看,见见他们这些老朋友。
而我,也成了父亲好口碑的受益者。我下乡时,上了年纪的人一知道我是父亲的儿子,都对我很热情。碰上年纪小一些的,提“王同志”三个字,也说知道嘞,从父辈口中听过,一下子,聊天的氛围都能亲切不少。
父亲对外友善,对内则很严格,是个典型的公私分明之人。
我六岁那年的雨季,曾和大我一岁的哥哥跟随寨子里的大人们上山捡木耳。一个雨季下来,采摘了五六斤干木耳。哥哥和我觉得辛苦了但成果不大,收入和付出不对等,心里觉得委屈。我俩找父亲商量,请父亲给增加一些重量,还找了个“好”借口:“反正日常收购也是有损耗的,加一些也看不出来。”
这个想法刚说出来,父亲脸色就变了。他先说自己理解我兄弟二人的想法,小小年纪满山捡木耳,他也心疼。但不能忘了初衷,本来是想让我们体验下劳动,不能变成为谋利造假,做人要诚实。
如果说,这事我当时还能接受,那么后来发生的两件事则让我困扰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七岁时,父亲调到当时刚组建的象明公社(今勐海县象明乡)外贸站任站长,主要负责今天普洱茶五大茶山茶叶的收购工作。外贸站刚组建时什么都没有,连建房子的木料,都得父亲这个站长自己到深山里砍。今天的人大多都想不明白,认为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但那个时代的人,很不一样。像我父亲,他就把单位当做自己家。
等父亲砍好了木料,得找人扛回去。为了贴补家用,父亲让母亲和其他人一起去。可最后结账时,父亲并没有算自己砍木料的工,给母亲的费用和其他人一样,没多给一分钱。
另一件事,发生在一次假期中。我和哥哥一起去包装茶叶挣点零花钱,那时包装茶叶是把茶叶放进麻袋再塞紧封好口后外运。我和哥哥个子矮,差不多才有麻袋高,我们一个人塞、一个人把茶叶撮进去,费时又费力。一天下来,脸弄得黑漆漆的,鼻孔都是茶末,还包装不了十袋。
父亲在收购闲暇时,也会来包装。但他总是单独包装,不给我俩帮忙,也不给我俩多算。更让我们觉得不可理喻的是,他包装茶叶不计件,算在他的工作内。
文章来源:《财富时代》 网址: http://www.cfsdzzs.cn/qikandaodu/2020/1228/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