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富时代》刊物宗旨[05/28]
- · 《财富时代》征稿要求[05/28]
- · 《财富时代》投稿方式[05/28]
- · 《财富时代》收稿方向[05/28]
- · 《财富时代》数据库收录[05/28]
探索财富管理新路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另一方面,则来自供给侧的推动。”聂俊峰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以及信托公司在转型压力之下,加大了对家族信托的市场拓展。此外,国内外一些正反面的家族信托案例
“另一方面,则来自供给侧的推动。”聂俊峰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以及信托公司在转型压力之下,加大了对家族信托的市场拓展。此外,国内外一些正反面的家族信托案例,经过这么多年的反复验证和媒体传播之后,也起到了明显的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启蒙的效果,激发了整个市场认知的提升。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有南方地区信托公司财富管理部门从业人士告诉记者,从传承角度来看,传统家族制企业的弊端主要包括家族矛盾、排斥人才、战略模糊和独断专行。而在所有权上坚持家族制,经营权上淡化家族制则较为妥当。
整体来看,资产管理类产品发行“有收有放”,存续产品数量“有增有减”。
面对市场的波动,瑞银方面最新数据显示,81%的中国内地投资者对未来12个月当地经济表示乐观,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1%。82%的中国内地投资者对未来6个月的股市充满信心,全球平均水平为50%,亚太地区为60%。在当前市场中,中国内地投资者最看好当地市场、能源安全和5G等较长期投资主题。
可以说,家族信托资产配置的全市场升级首先意味着要旗帜鲜明地抛弃刚兑,拥抱价值投资。另一方面,从多数信托公司来看,由于不具备大类资产配置的宏观视野和全市场产品组合管理能力,受托人恪守能力边界恐怕是下一阶段家族信托资产配置的重要角色重构。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家族信托存量规模已达3494.81亿元;2022年1月,家族信托规模新增128.99亿元,较前一个月增长33.54%,创近一年来新高;2022年6月,行业新增家族信托规模达119.95亿元,环比增长63.22%。
“对家族财富管理服务而言,从业人士需要对家族信托资产配置的中立性和独立性进行系统性思考。”聂俊峰指出,即家族信托业务不是信托产品销售渠道,家族信托部门也不能与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部门划上等号。
连平进一步指出,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仍将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热点,权益类资产估值“前低后高”的走势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带动权益类金融产品热度回升。
权益类投资成热点
财富配置转型方向
有信托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从国内家族信托业务的发展来看,仍然处在相对较为初级的阶段。可以看到,多年以来,家族信托更多还是属于财富管理业务中产品销售的一个从属环节,这也是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机构而言,“打破刚兑”符合资管新规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但要审慎检视自己是否“卖者尽责”,在产品销售中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信托公司可能还存在着把家族信托当作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的一个发行渠道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在产品还是服务的定位上都存在着偏差。此外,还需要注意到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的越界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有耐心的资本、长情的投资,家族信托如何进行有深度的传承财富也受到关注。
在聂俊峰看来,最理想最适合家族信托配置的金融产品是FOF(基金中的基金)。在后疫情时代、反垄断、抑制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共同富裕的变革中,家族信托的设立者应该就信托财产配置树立安全投资的原则,并加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慈善投资的理念。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在市场持续下跌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的情况下,2022年财富管理机构将更加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和投资者教育。
“许多家庭的传承方案,需要一步步不断完善。”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已有客户选择先设立一个标准化的家族信托,搭好分配的基础框架后,在信托的运作中,不断完善相关方案,通过长期的“试运行”,确保就算发生意外,信托仍能平稳、有效地执行客户的意志。
对于家族信托规模的增长,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董事长聂俊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疫情以来各种不确定性增加,激发了国内高净值人群家族信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风险隔离和意外防范等方面。
整体来看,财富管理机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与服务将更加普及,更好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专业化、综合化、场景化、便捷化的需求。资产管理和投资顾问分离运作的模式有望得到更多推广。投顾服务将更加以客户为重心,从根本上扭转行业“销售导向”的市场形象。
公私募基金大幅回撤、银行理财“破净”、地产信托延期兑付……2022年以来,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着来自供需两侧的“集体焦虑”,行业信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文章来源:《财富时代》 网址: http://www.cfsdzzs.cn/zonghexinwen/2022/0810/2207.html